无缘北电复试之后,林妙可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并配上了流泪的表情。
林妙可参加艺考林妙可参加艺考 无缘北电复试之后,林妙可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并配上了流泪的表情。 这未必是她艺考路的终结,因为有消息称,她已经进了中戏的复试;退一步说,即便中戏也名落孙山,这恐怕也不是她明星路的终结,还有很多粉丝在微博下留言鼓气:尽力就好。 自2008年登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林妙可几乎是在全中国人的眼皮底下长大的。不同于一般的童星,由于背负“假唱”的骂名,她的发展轨迹几乎一路伴随着质疑。从被父母安排为助孕基金站台宣传,到十来岁时和成年男演员演感情戏,再到被曝“初三才学会自己过马路”,过去的许多年,她收到的恶意大概比风光多。今年艺考,林妙可一段接受采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的她嗲声嗲气、摇头晃脑,表情管理之失控与11岁时几乎全无二致,让很多看客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于是,舆论要么一边倒地分析她为何“一副好牌打得稀烂”,分析她的家庭教育出了哪些毛病;要么便站出来为她叫屈,认为外界戴着有色眼镜过于苛责。两方看似观点对峙,实际都默认了一个前提——人们对童星的要求,素来是有些高的。 他们最好从小冰雪伶俐,没有因闪光灯的簇拥而沾染世故与圆滑;样貌要持续精致,不能太矮更不能发胖;学业和演技须并重,长大后还要适时突破,演技上最好有所转型,而不要彻底淡出娱乐圈…… 这些要求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让少年成名的他们被归到“失落的童星”一类:以《余罪》转型成功的张一山[微博],有过好几年被认为“长残”的时光。低调上北大的金铭[微博]算得上是才女吧?成了主持人也算事业有成,但不够,上脱口秀,栏目组给她的命题就是“是否转型失败”。 曾经的追捧,与后来的苛刻放在一起,是残酷但真诚的警示。它时刻提醒着童星们,哪怕使出120分努力尝试新方向都未必能让大众满意,更不要说无限度地消费过去的好感了。换句话说,及时止损,从来比勉力冒进要来得更智慧。 19岁成婚后,秀兰·邓波儿正式告别舞台,从此再未演过一部电影。有人说她成年后美貌并不输给其他同时代的影星,但她却说,比起童年时代的美好经历,后来的新生活同样幸福,“如果我还能再活一遍的话,我将不会对我的一生作任何改变”。 愿长大后的童星,都能一样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曾索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