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年撰写的一段回忆录中,波普艺术家Andy Warhol 曾这样讲他对“健谈者”甚至超越对于“美人”的倾慕与迷恋 ——“对我来说,好的健谈者都很美丽,因为谈天说地正投我所好。健谈
在晚年撰写的一段回忆录中,波普艺术家Andy Warhol 曾这样讲他对“健谈者”甚至超越对于“美人”的倾慕与迷恋 ——“对我来说,好的健谈者都很美丽,因为谈天说地正投我所好。健谈者实际上是在“做”一件事,美人则是在“当”一种人” 。—— 而在 Woody Allen 的影片中,两者竟难得地同路相逢、相辅相成,也因此碰撞出无论电影还是风尚史上都几乎前所未有的美学风格:大部分作品中,有瘦小狡黠、晦涩幽默的导演本人担纲那个似智似愚的“健谈者”,相伴的,则自有 Diane Keaton、Mia Farrow、Scarlett Johansson 等几位美人串出一链时代缪斯的完整映像。他们借镜头之言,借时装之义,共同塑造着伍迪艾伦电影中难以抹去的风格标识。在这里,我们于是由“健谈者与美人”一说在伍迪艾伦的影片找寻缪斯的映像,浅谈戏里戏外她们在种种风格间的相守与游离。(来源于VOGUE时尚网) Diane Keaton Ralph Lauren 为 Keaton 创作了男士衬衣、西装马甲、棉质阔腿西裤。 毫不夸张地讲,Woody Allen 与 Diane Keaton 的相遇相知,极大程度上推动与改变了整个电影与风尚史的发展轨迹。在这样一部以心理理疗为主线的影片中,Ralph Lauren 为 Keaton 创作了由男士衬衣、西装马甲、棉质阔腿西裤及一顶圆礼帽四件单品共同组成的标准配置。正是它,从 Yves Saint Laurent 的“吸烟装 Le Smoking”承来血脉,共同塑造了自七十年代末沿袭至今的“男装女穿”风格的不二范本。 Ralph Lauren 还为 Keaton 创作了圆礼帽。 事实上,Diane Hall 正是 Diane Keaton的本名,加之以 Annie 为昵称,《安妮霍尔 Annie Hall》电影本身,即是 Woody Allen 全盘赠予这位缪斯,同时也是彼时爱侣的特别礼物。在 Keaton 二十几岁的光景,她与 Allen 二人曾十年厮守,共制六部影片;没有婚姻,亦无须契约。有人讲,气质不羁入骨如她的女人,完全不再需要凭借任何他人力量与外界认可去强调自己活过的痕迹。 今年二月Diane Keaton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而这种不施强力、随性而至的人生哲学也同样渗入了日常中她对着装的把控:直至如今优雅老去。戏外,Keaton从未全盘依仗过造型师的辅助穿衣打扮。每每现于街头,Keaton便以黑色阔腿长裤搭配质感卓越的不同材质衬衫,或披格纹斗篷快步疾行,或搭领带、领结自然垂于胸前…… 一对似七十年代风格永驻的茶色墨镜下,是后辈如 Kate Moss 都效仿不来的美与骨气。别人或可借来一日的彬彬与不羁,于她却早已成为深入骨髓地自然流露——美得不在乎,美而不自知,实为大美。
Mia Farrow Mia Farrow上世纪70年代刊登于《VOGUE》的照片(摄影师:David Bailey) 如果说Diane Keaton 借 Woody Allen 之力为七十年代后的风尚格局重新定义了女人,那么娇美如 Mia Farrow,则通过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全然改变了此后 Woody Allen 的视界,用最柔软的容颜与时光,打造出最具侵略性的美丽。 早在 1968 年,Mia Farrow 凭借《罗丝玛丽的婴儿 Rosymary's Baby》成为新一代 Icon:彼得潘领子自此风靡世界,简洁利落、价值五千美金的新鲜发型也为当时不甚知名的沙宣带来了广泛关注。最重要的,是她那脆弱敏感、缥缈冷漠的人格于片中处处流露,似乎自此便预见了与 Woody Allen 的彼此欣赏与纠缠。 Farrow 被选中出演 1974 年版《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女主角 Daisy 而最漂亮的故事,还是发生在 Farrow 被原著作者菲兹杰拉德后人选中出演 1974 年版《了不起的盖茨比 The Great Gatsby》女主角 Daisy Buchanan 一角时期。不输 2013 版本的流光溢彩与 Ralph Lauren 特别定制的琳琅 Flapper Dress 间,是盖茨比电影经典的歌舞升平场面。在这里,上百位拥为人潮背景的青中年男子个个英俊考究、气质不凡。事实上,他们中也实有可观数量是货真价实的贵族名流专程作了打扮、驾着豪车仆仆而来,只为一窥 Mia Farrow 在当时好莱坞被传为天人、如沐圣光的熠熠芳姿。 不必提及其与 Woody Allen 的直接合作,单是这样两部影片中的插曲,遍足以刻划 Mia Farrow 身为女人的另类魔力。最是小女孩般的不谙世事与令人不忍触碰的脆弱心绪,赋她自由。荣光与颠沛过后,便是这样一位女人,选择与 Woody Allen 迈入婚姻的殿堂,一行,十年。 Scarlett Johansson Scarlett Johansson在《赛末点》 丰腴、肉欲却也细腻、通灵,如此几副修辞,恐怕再无人能比 Scarlett Johansson 拿捏得哪怕再精准一丝一毫。 Woody Allen 曾讲他在 Johansson 身上,总能觅到一份梦露的气骨。丰满得恰好的身姿、沙哑得适度的声线,再添一抹《迷失东京 Lost in Translation》中青涩未脱的懵懂……Woody Allen 懂得将缪斯种种样态拆开揉碎,在《赛末点Match Point》、《独家新闻 Scoop》两部影片中,尤其可以感到 Johansson 那忠于自我却也整体披拂 Woody Allen 恋旧情结的绝美。在青春映像与性感边界之间,她来去自如,行气畅然,片羽不留。 相比同代女星,Johansson 更像个被老灵魂驻扎进年轻躯体的曼妙融合:不做过度减肥,不拼八卦版面…… 顺其自然的心气,似是每一代 Woody Allen 缪斯的共通特性,引人莞尔,浅浅一笑。 Marion Cotillard Marion Cotillard在《午夜巴黎》 达利、海明威、毕加索…… 一串串闪着金光的名字,串起太多人心中关于 Woody Allen作品《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的回念。 精致得无可挑剔的数帧镜头中,Cotillard 颈间缠着Coco Chanel 式圈圈层层涟漪般展开的珠宝项链,腰线下放、布料柔顺的二十年代裙角被风轻拂在塞纳河畔,整座黄金时代的巴黎城池,情迷意乱。 片中,Cotillard 是带着 Chanel 派头的旧日美人;场外,这位法兰西玫瑰则早已与Christian Dior 时装屋合作数年,屡惊世人。浪漫入骨的酥麻裹挟不易求得的狡黠,尤其当 Cotillard 身着由品牌时任创意总监Raf Simons 精心重塑的 New Look 百褶半裙,手挎绵延数年的 Lady Dior 历史包款之时,人与时装意象早已是浑然一体,置身事外的路人也不免拜倒于凡尔赛的艳绝。 Penelope Cruz Penelope Cruz被一条红裙紧紧包裹住的曼妙身段现于《爱在罗马》 Penelope Cruz,这位西班牙女郎的名字并不常与 Woody Allen 同时出现,可当她被一条红裙紧紧包裹住的曼妙身段现于《爱在罗马To Rome With Love》的银幕,便十足说明了 Woody Allen 心目中关于“性感”的定义。活跃于时装领域的 Penelope Cruz 如大部分同样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美人一般,对紧贴身线的剪裁与热情奔放的色彩情有独钟。Woody Allen 则意欲借如此形象的缪斯演员,在整体的诙谐故事中加入投射对男欢女爱、婚姻话题的思考。 Cate Blanchett Cate Blanchett在《蓝色茉莉》中穿着Chanel夹克 如果说从《安妮霍尔》到《午夜巴黎》贯穿始终,诸位缪斯还是为渲染时代背景而或脆弱或艳绝。 Woody Allen的电影《蓝色茉莉 Blue Jasmine》中由澳大利亚籍“冰雪女王” Cate Blanchett 摇曳出的 Jasmine,则是几乎可以独立撑起整部电影的骄傲存在。 不再流连于旧日时光与流动盛宴,在对时装形象的把握上,Woody Allen 于是借由 Karl Lagerfeld 特意打造的 Chanel 独版 "Little Jacket",搭配 Fendi 及 Hermès Birkin 等奢华包袋共同塑造了 Jasmine 典型的纽约客形象。 Cate Blanchett 身着Balenciaga的古董裙装出席《蓝色茉莉》纽约首映礼 随后的颁奖季节,Cate Blanchett 凭借对这一角色的淋漓演绎屡现红毯。早先,她从Balenciaga品牌资料库中借出一件由品牌创始人 Cristobal Balenciaga 于六十年代亲手打造的长款裙装——它印刻了彼时高级定制浪漫巅峰与先锋主义未来思潮的精华碰撞,待放花苞般的色泽与通体流畅的剪裁浑然一体,考验穿衣人的,也早已从简单的身材样貌上升至对美学风格的理解造诣;近期,在奥斯卡的主战地上,Blanchett 更是一袭裸色Armani Privé 新季高级定制加身,将小金人稳稳收入囊中。 在 Blanchett 身上,大抵很难找到某个特定瞬间的妩媚将人精准俘获,她的时髦,正如其尤其偏爱的 Givenchy、Armani 等礼服品牌之作品一般,不讲求一眼艳压的轻佻性感或戏剧张力,每个针脚却都细腻抓牢了观者的点滴情绪。 Woody Allen Robert B. Weide指导的《Woody Allen》纪录片 村上春树曾在《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中曾借对舒伯特D大调奏鸣曲的评述讲浪漫主义——所谓Romanticism,在这位日本作家看来,其本质不外乎是一种 “不完美”,凭借“向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挑战而又败北”的姿态直入人们心底。 这样讲,于是便再次想起那位瘦小老人的无数闲碎唠叨,忆起那些刻印入一段又一段岁月与胶片中的、还挟着好奇、尴尬与未知的缪斯脸孔 —— 是的,纵观这些年,Woody Allen 影片中的女性主角几乎无一例外,统统斩获了当年或多或少的表演奖项。当人们习惯了将破碎游移的美的碎片视为美的全部,痲木于使美止于眉眼中的勾魂,经 Woody Allen 之手一切由缪斯散发、由故事串起的美便显得更成体统,犹如慰藉。他正视着种种不完美的合理,调侃着人性矛盾的有趣;以缪斯、以女人为切入,以衣裳、风尚为载体,以健谈者的姿态,一路行心中之事,一路寻远方旖旎。 Woody Allen Robert B. Weide指导的《Woody Allen》纪录片 村上春树曾在《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中曾借对舒伯特D大调奏鸣曲的评述讲浪漫主义——所谓Romanticism,在这位日本作家看来,其本质不外乎是一种 “不完美”,凭借“向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挑战而又败北”的姿态直入人们心底。 这样讲,于是便再次想起那位瘦小老人的无数闲碎唠叨,忆起那些刻印入一段又一段岁月与胶片中的、还挟着好奇、尴尬与未知的缪斯脸孔 —— 是的,纵观这些年,Woody Allen 影片中的女性主角几乎无一例外,统统斩获了当年或多或少的表演奖项。当人们习惯了将破碎游移的美的碎片视为美的全部,痲木于使美止于眉眼中的勾魂,经 Woody Allen 之手一切由缪斯散发、由故事串起的美便显得更成体统,犹如慰藉。他正视着种种不完美的合理,调侃着人性矛盾的有趣;以缪斯、以女人为切入,以衣裳、风尚为载体,以健谈者的姿态,一路行心中之事,一路寻远方旖旎。 |